在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2024年度职代会上,西洋生产区29大队队长刘金波又一次站上了领奖台,这是他连续第四年获得分公司先进荣誉。那沉甸甸的奖状背后,是他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硬核成绩。他所在的29大队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分公司前列,2024年更是实现了亩效益699.8元的骄人业绩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高效标杆”。
当薄雾还笼罩着田间,刘金波已经骑着摩托车开始每日的“田间早课”。他常说:“庄稼不会说话,但叶色、根系、株高都是它的‘体检报告’,要想收成好,就得勤下地、多踏田。”在他的管理字典里,“差不多”是禁词,他定期查看苗情、墒情、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,甚至精确到每块条田的叶龄、分蘖数,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工作日志。“对待工作认真又细致”,这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。
投身农业多年,他总是一顶遮阳帽、一身迷彩衣、一辆摩托车,顶着烈日、冒着严寒,奔波在田间地头。不论出现任何问题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妥善处理解决。在29大队的1000多亩集体承包田里,处处都有他深钻农业技术的身影。有人问他:“这么拼,你图个啥?”他回答道:“啥也不图,就图粮食产量再提高点。”
播种、施肥、打药、收割……农业生产上的每个环节,刘金波都亲力亲为、严格把关。结合气候、温度和土质情况,他在品质品种上下功夫,从种子品种的选择、准备与处理,到机械准备及精准调试播种机,一环紧扣一环,为种子萌发创造了最佳条件。他常说:“作为基层管理者必须要有过硬的执行力,把握好每个细节,做到因苗施策。”他还积极学习操作使用植保无人机,完成多项飞防任务,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大幅提高了作业质量,实现了防治效果和肥料利用整体生产效能双提升。
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,刘金波深知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。他充分运用无人机在巡田、植保等方面的优势,将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田间管理。他积极推广“精准变量施肥”技术,根据每块田地的养分差异,实现分区域施肥,既减少浪费,又提升肥效,推动传统耕作向精准化、智能化、生态化转型。他常说:“科技是农业的翅膀,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让土地迸发更大能量。”
刘金波,这位永不停歇的农业追梦人,正以“较真”的执着和“创新”的勇气,在东辛的大地上播种希望,收获梦想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续写着属于新时代农人的奋斗篇章。

|